「聰慧的男女長大成人時,孤獨的奮鬥過程裡,常充滿了深邃幽暗的絕望。」

描述天才的故事與影片,歷來始終不絕;有關於天才的討論與關注,也常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然而,正因為題材本身的聳動性,反而常令相關的討論流於扭曲或誇大,「天才」的真正面目卻益發混亂模糊。

一般人常誤以為天才天生就光芒四射,做什麼事都超人一等,宛如完全不需努力,就能登峰造極。

事實上所謂的天才,不過資質較一般人佳,學習與反應速度較快,用電腦來做比喻,等於是擁有較大的儲存空間與先進運作速度的超級電腦,然而若是只擁有較優異的電腦卻不去善用,其成就也未必就一定能超越一般的普通電腦。

根據貓頭鷹出版設所出版的『天才的奧祕』一書指出,所謂的天才,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才,需要的是「幾萬個小時」的努力與練習。(也就是即使以一天十幾小時的狂熱投入來計算,也至少需要十到十五年的苦練與學習。)

例如,郭泓志擁有難得一見的優異運動員體質,他還在念中學時,所能夠投出的球速,就已經是「凡人」花一輩子也難以企及的境界。然而,即使是擁有這份天賦,他也還是要經過長久的刻苦練習,才能夠將手臂的投球技能發展到極致。

同樣的,一個鋼琴神童,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長年苦練,即令與生具來的資質再好,也還是難以有所成。

愛迪生曾說:「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說的其實就是天才不斷練習如何將天生具有的本能完全發揮出來的過程。

此外,資賦優異者由於思考方式與一般人不同,其中固然有鋒頭出眾、領導群倫者,但也不乏與世俗大眾格格不入而備受忽視者。而針對這些敏感如嬰孩,常背負著莫名的痛苦與壓力的特殊族群,其實亟需一套針對他們而設的特殊教育輔導體系。「特殊教育」在「智能障礙」外也包含了「資賦優異」,其實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尤其是考量到天才常容易無意間令一般教師感到難以招架,更可看出針對資優而設的教育之難度與重要性。

不過...

現今大部分的教育制度下所謂的「資優班」,其實通常不是針對真正的各領域所謂「天才」而設,反而比較像是將一般學生中學業成績較為優良者聚集起來的精英升學保證班。而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許多真正的天才未能受到應有的適切輔導,在孤獨脆弱的成長過程中提早報銷,或因為世俗未能理解其價值而潦倒一生,未曾擁有過能發揮其才能的機會。

只要稍微考量這些「蒙塵鑽石」中任何一個單一個人對人類社會可能會有的貢獻與成就,其實就不難明白長久以來我們浪費了多少寶貴的人力資源。(對這方面有興趣想作深入了解者,可以參考遠流出版的『我的天才噩夢』。)

再回過頭談一下現行實際上以升學為主要目的的所謂「資優班」,反映的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這種希望子女可以過的好的心理可以理解。

然而就如建中畢業的名作家王文華曾說過的,他那些一路念第一志願、年紀輕輕就享有令人艷羨的高薪職位的高中同學們,在不到四十歲時,就已有近十位已經自殺了!

睽諸血淚斑斑的歷史教訓,永遠的第一名不一定就擁有足夠的應世能力,全國第一志願畢業的學生,也未必就一定能保證有足夠的品德或是修養。

其實,如果對「EQ」的觀念與其重要性稍有了解的話,就應該可以了解: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在正常環境中成長,從小和各種不同的人接觸相處,並學會幫助他人,所能帶給孩子的成長,其實是遠遠超過讓他自幼就彷彿置身於精英階層,而錯以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成長環境。

期望大家都能量才適性,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合適道路。

      ~~~萍步清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萍步清雲雙金報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